黄河岸边的美食蒿子面
人们常说,“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卫市就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大漠与黄河相伴,带来的不只是独特的景观,还有让当地老饕们魂牵梦萦的一碗面。“吃一口想两口!”“非常筋道!”“美气得很!”“好不好吃,看碗底!”……如此赞誉加身、让食客吃得“碗底朝天”的就是当地特色美食——蒿子面。蒿子面的底气来自它的口感和味道,这份对味蕾的满足源自黄河与沙漠的馈赠。
中卫市中宁县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特殊的半干旱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得中宁盛产小麦和黑沙蒿等优质食材。黑沙蒿的种子当地叫作“沙蒿子”,是制作蒿子面的材料之一。
蒿子面制作技艺在中宁县广为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大多是以婆传媳、母传女、老传少等方式代代传承。2021年,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摸着擀面杖长大的于振玲,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对蒿子面的感情是油然而生的,好像一天不切这个面,自己都觉得心里差点啥。”于振玲告诉记者,姥姥和妈妈都擀得一手好面,耳濡目染中她十几岁时就熟练掌握了蒿子面的制作技艺。
“选蒿子一定要选颗粒饱满、皮薄肉厚的,做出来的蒿子面才能筋道爽滑。”于振玲说,黄河水浇灌的小麦磨出的高筋面粉与腾格里沙漠的野生沙蒿子相结合,除了混合的比例要合适,还要加上碱水,才能做出韧性十足的面条。
蒿子面的制作流程相对复杂,要经过选材、和面、揉面、醒面、擀面、叠面、切面、煮面、炒臊子等十八道工序,一碗香喷喷的蒿子面方可上桌。
一碗蒿子面,内有乾坤无限。除了宁夏当地的羊肉、枸杞、西红柿等优质食材,随着季节变换,臊子和汤汁还有多种组合方式。色泽诱人、肉香浓郁的蒿子面,引得八方食客纷至沓来。
“旅游季节,外地顾客大多选择吃我们的羊肉蒿子面。不光面筋道,汤汁喝着也特别健康。”中卫市一家手工面馆经营者段学芸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蒿子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逢年过节、婚礼庆典、小孩生日、老人寿宴、贵客到访……蒿子面都成为餐桌上一份必不可少的存在。不仅如此,蒿子面也成为中宁县的特色产业——政府通过支持妇女创业、开展免费培训、建设体验馆、注册商标等多种方式促进蒿子面产业发展。
“作为传承人,我一定要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它的魂、留住它的根。”于振玲说,蒿子面是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标识,承载着人们的乡愁和回忆。制作蒿子面、传播蒿子面文化,她乐在其中。
当餐网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食材供应链11FRESH当餐菜市场,当餐网11FOOD十一食品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www.dangcan.com)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