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发展怎么样?生鲜企业为何看好预制菜?
目前,大多数人对预制菜的理解,还停留在“料理包”的程度,而料理包,因为媒体多次的黑幕报道,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等同于“劣质食品”的代名词。所以,当大家听到预制菜时,可能会条件反射地把预制菜和料理包等同起来,但其实,这完全不对!
从产品上看,目前预制菜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产品:开袋即食的食品,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熟料加热的半成品,生料加热的即配净菜。
从销售渠道上,预制菜分为两大模式:
一类是TO C的概念,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通过工厂加工好一些半成品,在超市、餐饮门店、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给顾客。
比如受疫情影响,2020年有很多餐厅出于自救,加入售卖预制菜行列,这种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的属于To C模式。
还有一类是纯TO B的概念,即中央厨房为了满足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的需要,生产出来半成品料理包,供应给餐厅门店复热售卖。
当然这两种模式界限并不清晰,比如说一些企业既通过电商、门店售卖给C端,也通过渠道供应给餐厅。
生鲜企业为何看好预制菜?
方便、合算
预制菜亦称“半成品菜”,是指区别一般现炒现烹模式,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加工制作,经过卫生、科学包装,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的菜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不需要洗菜不需要择菜的菜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欢,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在行业里,目前预制菜按照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其中,料理包属于预制菜中的即热食品,其他三类分别是即食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
即食食品指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可以概括为“开包即食”食品。即烹食品指经过相对深加工,按份分装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可以立即入锅,加上调味品进行调理的食品,属于半成品预制菜范畴,可以概括为“熟料加热调味”食品。即配食品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而成的小块肉、生鲜净菜等,一般以生的菜料为主,烹饪者要自行搭配各种调料,经过炒制加热变熟后可食用,可概括为“生料加热调味”食品。
市场诱惑与门槛
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
早在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就已经在起源地美国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
20世纪80年代,预制菜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也开始兴起。日本预制菜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速发展,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2000 年前后,中国陆续出现了预制菜生产企业。
一项关于中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7%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超过90%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30岁年龄段仅有不到9%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
另外,来自盒马鲜生的数据显示,54%的95后盒马消费者经常自己购买食材做饭,而半成品菜是他们最爱的商品之一,购买比例达到了65后的两倍。
预制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大企业、大资本的关注。
当餐网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食材供应链11FRESH当餐菜市场,当餐网11FOOD十一食品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供应链和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www.dangcan.com)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