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食材药食同源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餐饮:药食同源
食客: (1747)
食材: (13)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食疗,“药食两用”中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医疗作用的食物,就把这种食物作为“药物”。因此,“药”其实来源于“食”。药物的发现和食物的渊源,尤其反映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上。古人区分食物和药物主要基于其主要功能不同,首要原则是安全性。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药、食及药食同源

1、:这里指的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它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主要以植物药为主[2]

2、:人类为力求生存,寻觅得到可延续生命的食用植物和动物,即“食物”[1]

3、药食同源:中国传统就有“药食同源”的思想,是指“药物”与“食物”起源相同。唐朝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其尝百草为别民之可食者,而非定医药也。”此记载体现了人类在寻找“食物”中发现了“药物”,说明了早期食物和药物没有明显的界限[3]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中药与食物的特点

“中药”因不同的药性药味,从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四气(四性):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

“食物”食用后,作用于人体也有偏于“寒凉”或“温热”的作用。换言之,食物亦有四性。《黄帝内经》首次按食物的性味将食物归纳于五行中,如《灵枢·五味》云“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4]

食物”关注其营养价值,注重食品安全;“中药”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价值;“药食同源”中药则是以“治未病”为主,预防大于治疗,干预措施的作用强度较温和,用以调节机体机能,可长期使用。“药食同源”药物是由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认可发布。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食养和药膳

食养:即饮食养生。它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和区域及人体,在适应外界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生理反映、职业人群、疾病康复阶段等的饮食养生,进而达到防病、强身、健体、益寿目的。

药膳:药膳是将“食物”和“中药”组方食用,是“食治”领域的发展。

《黄帝内经》堪称我国的第一部养生宝典,提出“治未病”思想是食养疗疾的总则,其中提出的“食性五味”与“脏腑”的关系,如:“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饮食五味调和、合宜,不能有所偏,则人体健康,寿命延长;否则将引起各种疾患。

“药食同源”中药正确地使用,可以为人们的日常健康和疾病预防提供帮助,但必须谨慎使用,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减少药不对症、误补滥用的弊端,避免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附录:历年药食两用的中药目录

当餐食品浅谈“药食同源”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aoshitongyuan/2699.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