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餐食品在减肥和健身人群中广受欢迎,餐饮食材网留意到各类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粉以"低卡饱腹""营养均衡"为卖点,吸引了许多希望快速控制体重的消费者。那么,代餐食品是否真的能替代正餐?长期食用是否安全?如何科学选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01、什么是代餐食品?
目前,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尚无对“代餐食品”的明确定义。但是,部分社会团体制定发布了相关团体标准,即由中国营养学会出台的《代餐食品》(T/CNSS 002-2019),该团体标准对代餐食品的定义、营养标准、标签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广义上,代餐食品是指为了满足成年人控制体重期间能部分或完全替代正餐的食物,通常具有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特点,帮助控制热量摄入并提供饱腹感,从而帮助控制体重。根据《代餐食品》团体标准,代餐可分为两大类:
1. 全代餐食品
· 常见形式包括代餐奶昔、能量棒、营养粉等;
· 可完全替代一顿正餐,每份能量在200-400千卡;
· 蛋白质供能占比25%-50%,脂肪供能不超过30%;
· 必须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烟酸、叶酸、钙、镁、铁、锌。
2. 部分代餐食品
· 常见形式包括低卡饼干、蛋白棒等;
· 仅能替代部分食物,需搭配牛奶、蔬果等食用;
· 每份能量约80-200千卡,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克,必须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B1&B2、钙、铁、锌等营养素。
02、代餐食品真的能帮助减肥吗?
根据《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和《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研究表明,代餐食品可以作为健康体重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明确了代餐在体重减轻和维持减重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益处。因此,应用代餐食品是体重管理中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对于减肥,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控制能量摄入就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一般人一餐摄入的热量为500-1000千卡,而全代餐食品一餐仅有200-400千卡,热量缺口明显;一些代餐食品高蛋白、高纤维的设计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暴食风险。所以,结合代餐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热量摄入,从而更有效地帮助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代餐食品的潜在风险
1. 营养不均衡
一些代餐食品为了强调“低卡”,牺牲了维生素、矿物质或膳食纤维的含量,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贫血(缺铁、B12)、便秘(膳食纤维不足)等问题;另外蛋白质来源单一(如仅含大豆蛋白或胶原蛋白),也可能影响肌肉合成。
2. 饱腹感不足
代餐食品高蛋白或高纤维的设计能延缓饥饿感,但是通常体积小,心理上的“进食满足感”较低,容易让人在代餐后额外进食,适得其反;还有一些代餐食品为液体或粉末形式,消化快,胃排空速度较快,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波动大,增加饥饿感,部分人还会因为长期饥饿感导致暴食反弹。
3. 影响代谢
长期低热量饮食可能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基础代谢率下降,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易反弹。
4. 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代餐产品可能添加人工甜味剂、香精、增稠剂和防腐剂,甚至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如西布曲明、酚酞等),长期摄入或影响代谢健康,消费者需谨慎选择。
如何科学使用代餐食品?
代餐并非完全不可取,但必须科学使用。以下4点建议帮助您更安全地利用代餐辅助体重管理:
1. 认准全营养配方
避免单一成分代餐 (如仅含蛋白质或碳水),确保所选产品含齐全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不同品牌和类型的代餐在营养成分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消费者需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了解其所含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各项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如250kcal的代餐,蛋白质含量应在15.6g-31g,优先选择含完整蛋白质的产品)、低糖(≤5g/100g,避免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含膳食纤维 (≥5g/份,促进饱腹感,改善肠道健康)的代餐产品,避免选择含反式脂肪酸或过多添加剂的产品。
2. 短期使用,不可替代所有正餐
代餐适合作为忙碌时的临时替代品,或减肥初期的辅助手段,但不能长期完全依赖。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科学搭配,每天最多替代1-2餐,连续使用超过2个月建议寻求营养师指导。
3. 搭配天然食物
即使食用代餐,也应搭配蔬菜、水果和少量坚果,以补充维生素和健康脂肪。
4. 特殊人群慎用
具有特殊生理状况的人群,如孕期及哺乳期女性、高强度运动员、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不宜随意使用代餐,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
05、健康减重,回归科学饮食
“代餐食品”是一种方便、高效的饮食选择,作为体重控制的一个辅助手段适合特定人群和场景使用,不建议作为正餐的完全替代品,也不同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能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代餐食品或许能提供短期的体重下降,但真正的健康减重仍需依靠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确保营养多样化。与其依赖代餐,不如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精制糖、高油高盐食品的摄入,增加全谷物、优质蛋白和蔬菜的占比,并结合适度运动,才能实现长期健康的体重管理。减肥没有捷径,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健康之本。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daican/4963.html
-
当餐食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当餐网是联雄冷链物流研究院经过对传统食材供应链的深入研究分析,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买卖易”食材全流程供应链综合服务系统。当餐网以互联网平台技术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食材供应链效率低、数据缺失、食品安全溯源等问题,通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以实现采购信息流、交易现金流,物流流程再造,帮助合伙人突破发展瓶...
2024/07/12
-
特殊食品标签“新”要求来了
十一食品11FOOD日前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鼓励食品企业进一步清晰显著标注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特殊食品是预包装食品的重点品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在与特殊食品注册或者备案标签说明书一致的前提下,鼓励特殊食品企业执行《公告》要求,...
2024/06/25
-
2024年功能性食品的7大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睡眠问题的食品/产品感兴趣,这也是各国人民优先考虑的问题。年轻消费者尤其关注饮食和营养问题,希望从食物中获得健康益处。随着营养“规则”的变化和需求状态的演变,新的商机随之出现。根据《New Nutrition Business》的最新消费者研究,大约21%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吃的食物能改善情绪和精...
2024/05/27
-
当餐如何避雷外卖黄焖鸡!当餐现做即可
当餐君近日关注到杨铭宇黄焖鸡的后厨乱象,剩菜回收、使用发黑牛肉,还有员工无健康证。这说明检查证照很重要,比如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当餐食材供应链在本文2和3都给了具体的避雷方法,比如看三证、查细节,还有平台上的“明厨亮灶”标识。4和5提到外卖小哥的避雷建议,比如高频词汇黄焖鸡,以及...
2025/03/13
-
毛南族六大特色美食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带。这个民族的祖先,早在汉晋时期就已在黔桂交界的山地间繁衍生息。据《旧唐书》记载,毛南人原为“蛮獠”后裔,历史悠久,与壮、侗等民族通婚频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毛南族人重礼仪、尚团结,热情好客,尤其讲究饮食风俗。他们信仰多神崇拜,既敬天地,也祭祖灵,每逢节庆必有杀...
2025/04/06
-
琼粤携手促农业,南国食品领航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为推动琼粤政府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的落实,加强琼粤两地政府、科研院所、商协会、重点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琼粤两地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5月23日,琼粤合作促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海南老字号品牌南国食品公司受邀参会。 活动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育红推介了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政策。近年来,为了支持热带农业产业发展,海南从要素保障、...
2024/05/26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