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餐饮客单价回到2015年改变了哪些逻辑?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4393)
食材: (30)
2

在昨天的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餐饮食材网认为有一组餐饮行业的数据值得注意:

今年新增的外卖订单中,有75%来自15块钱以下的低价区间。

堂食的客单价已经接近2015年。

前者很好理解,5月份开始的外卖大战,通过补贴催生的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饮品,客单价更低,很多奶茶和咖啡店硬生生被爆单救了一命。

后者更需要重视,堂食基本不受外卖大战的饮品影响,但客单价也跌回了十年前。嗯,这里说的是堂食,不包括外卖。

这两组数据看似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却藏着餐饮行业经营逻辑的大洗牌,不管是商家还是平台,都得重新审视当下的市场玩法。

1、堂食客单价跌回 2015 年,才是真正值得全行业警惕的信号。

十年时间,物价涨了、人工成本涨了、房租涨了,但堂食客单价反而倒退回十年前。

很多人觉得堂食价格下跌是商家主动降价促销,其实不然,核心原因是消费者的 “消费锚点” 崩了 —— 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本也跌回 2015 年,直接让大家的消费信心没了底。

2015 年前后,房价处于上升通道,不少人手里有房产作为 “资产背书”,消费时更敢花钱,出去吃顿饭人均百八十块不眨眼;但现在,房价下跌让很多人觉得 “资产缩水”,加上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收入预期变弱,大家开始把钱攥得更紧。

消费者的钱包 “缩水”,直接倒逼商家调整定价。房价这个 “消费锚点” 的变化,直接改写了堂食的定价逻辑 —— 以前是 “成本 + 利润” 定价,现在得先看 “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这就是当下餐饮市场的真实处境。

更关键的是,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不是短期的。

餐饮客单价回到2015年改变了哪些逻辑?

2、外卖平台单均挣1块的目标,还能实现吗?

之前行业普遍觉得,只要订单量上去、规模效应起来,“单均盈利 1 元” 的目标不难实现。但现在看,这个目标可能要打个问号了,核心原因是成本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先看成本结构,客单价不涨、低价订单占比太高,彻底打乱了平台的盈利模型。

单均盈利1元,税前就是1.3元。以前外卖订单客单价大多在 30 - 50元,平台佣金加上配送费,单均收入能有8-10元,扣除配送成本5-7元、运营和补贴成本1-2元,单均挣 1 元还有希望。平台靠 “高客单价订单赚钱、低价订单拉规模”,只要补贴降一点,长期盈利能力会逐步改善。

但现在 75% 的新增订单客单价在 15 元以下,平台佣金也就 2 - 3 元,再加上很多低价订单还得补贴配送费(比如用户只付 1 元配送费,平台得补 3 - 4 元),送一单亏一单。即使现在的补贴力度降低,低价订单的占比也大幅提升,同时考虑客单价跌回10年前,盈利逻辑就被逆转了。

再看竞争格局,之前“单均盈利 1 元” 是建立在两家7:3的格局基础上,而现在是三国杀,龙头的份额降到了50-60%,老二老三的外卖业务还可以不挣钱。

更要命的是,商家也撑不住了。低价订单利润薄,商家能接受的抽成越来越低,平台想通过提高抽成弥补亏损,只会把商家逼到竞争对手那边;不提高抽成,又得自己贴钱补配送,陷入 两难困境。可以说,客单价下跌让外卖平台的 “单均盈利 1 元” 目标,从 “短期目标” 变成了 “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3、几年前,电商和外卖领域的重量级玩家,都把 “低价飞轮” 当成核心策略 —— 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带来更多订单;订单量上去后,再向上游压低成本,进而推出更低的价格,形成 “低价 - 订单 - 低成本 - 更低价” 的循环。一度我以为,两者会走出相似的路径。

但现在看,两者的 “低价飞轮” 已经开始分道扬镳。

电商的低价飞轮能转起来,核心是 “标品为主 + 全国供应链”—— 比如一件衣服,全国统一样式,电商平台拿到大订单后,能从厂家拿到很低的进货价,就算低价卖,也能靠规模赚钱;而且电商订单可以集中发货,物流成本能摊得很薄,规模越大,单均成本越低。

但外卖不一样,它是 “非标品为主 + 本地供应链”—— 一份外卖的食材、口味、分量,每个商家都不一样,平台很难像电商那样向上游压低成本;而且外卖是 “即时配送”,每单都得专人送,配送成本是刚性的,订单量越多,需要的骑手越多,单均配送成本很难降下来,甚至会因为订单集中(比如饭点)需要加钱招骑手,导致成本上升。

电商的核心成本是制造,长期越来越低,但外卖的核心成本是人工,长期越来越高。

4、延伸出来的问题是:带来不同平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以前我们总觉得,电商的护城河是 “多、快、好、省” 里的某一项 —— 淘宝靠 “多” 成为综合平台,京东靠 “快” 和 “好” 抢占中高端市场,拼多多靠 “省” 打开下沉市场。

可后来发现,这些优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拼多多靠 “省” 起来后,开始搞 “农产品上行”“品牌升级”;抖音靠 “娱乐化电商” 抢份额后,也面临增长放缓、低价竞争的问题。

外卖行业也是如此。五年前,外卖的竞争力是 “覆盖范围广”“配送快”。可现在,几乎所有平台都能做到 30 分钟送达,覆盖范围也相差不大,这时候 “低价” 成了短期抢单的手段,却不是长期的护城河。

其实不管是电商还是外卖,没有什么 “一招鲜吃遍天” 的护城河。

五年前的市场需求和现在不一样,五年后的竞争格局又会变。能让平台和商家站稳脚跟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固定的优势,而是 “跟着用户需求创新” 的能力 —— 用户想要性价比,就去优化供应链、降成本;用户想要好体验,就去提升服务、控品质;用户想要新鲜感,就去开发新品、新模式。

客单价回到 2015 年,不是行业的 “倒退”,而是一场 “清醒剂”—— 它逼着所有参与者跳出 “靠补贴赚快钱”“靠低价抢份额” 的惯性,重新思考商业的本质。

毕竟,旧地图里没有新大陆。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shichang/5283.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