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某一天,我们生活中的塑料突然消失,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从日常生活的秩序崩塌,到工业生产的停滞、医疗急救的困境,再到粮食安全受胁、产业链集体停摆——人类社会与全球经济将瞬间陷入一场系统性混乱。
毕竟,塑料早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然而,它也悄然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持续威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人类健康。
面对这个棘手问题,看似不起眼的蘑菇(真菌),正凭借其独特的生理特性,成为破解塑料污染的黑马。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研究,一探真菌在降解塑料方面的非凡潜力!
塑料的“白色困境”:它们为何难缠?
虽统称为塑料,但其本质是一系列高分子材料的集合。比如常用作饮料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用于家居用品与涂料的聚氨酯(PU)、制作一次性泡沫饭盒的聚苯乙烯(PS)、生产购物袋与水桶的聚乙烯(PE)等。
这些塑料因化学性质稳定、抗降解能力强,成为环境中难以清除的“顽固分子”。
研究数据显示,聚氨酯(PU)约占城市塑料垃圾的5%左右,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更是占据全球固体垃圾的12%。这些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分解。在这漫长的降解过程中,它们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水源,还可能被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或健康受损(参考文献[1,2])。
传统的塑料处理方式效果有限,且副作用明显: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并加剧空气污染,填埋则会占用土地,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参考文献[3])。面对这一困境,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界中的“分解高手”——真菌。
真菌:自然界的“分解专家”
提到真菌,如果你只想到香菇、草菇、杏鲍菇、松茸、平菇、牛肝菌等食用菌,那可就太小瞧他们了!真菌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类群,据估计,地球上真菌有150万到600万种,而目前已被描述的真菌仅有12万余种,即便算上那些“吃完一起躺板板”的有毒种类,这些能吃或不能吃的常见真菌,也仅仅是庞大真菌家族中的极小部分。
真菌没有叶绿素,无法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是靠分泌酶类分解外界有机物获取能量(参考文献[1])。在自然界中,枯枝落叶、动物残骸等有机物质,大多依靠真菌的“消化”作用,才能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土壤,完成生态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真菌能分泌多种特殊酶类,这些酶能切断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键,从而加速塑料聚合物的降解。
真菌新发现:一种真菌,竟能“吞噬”多种塑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从土壤-植物系统中筛选出一种名为Fusarium vanettenii的真菌。实验表明,这种真菌能同时降解聚氨酯(PU)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种塑料。
在培养的七天内,该真菌可快速生长定殖并让薄膜褪色;培养90天后,两种塑料的结构完整性和拉伸性能均明显减弱——其中PU薄膜质量减少了19.7%,PET薄膜质量减少了6.63%。
F.vanettenii真菌作用90天发生生物降解的PU薄膜和PET薄膜(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可清晰看到塑料表面被真菌的菌丝侵蚀,出现大量裂缝和孔洞;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也发现,塑料中的亚甲基、羰基等关键化学键发生断裂,直接证明塑料的分子结构被分解(参考文献[4])。此外,液体基础培养期试验也取得了相似结果,表明该真菌在固相和液相环境中都能促进塑料的降解。
降解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参考文献[4])
研究还发现,在降解过程中,Fusarium vanettenii会大量分泌脂肪酶、角质酶和漆酶。在这些酶的协同作用下,塑料聚合物会被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比如PU会被分解为丙二醇、己酸等,PET会被分解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酚等。之后,真菌还能进一步吸收这些小分子,通过自身代谢将其转化为生长所需的能量,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餐桌上的“环保英雄”:你吃的蘑菇也能降解塑料?
除了上述筛选出的特殊真菌,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也展现出一定的塑料降解能力。研究人员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鲍鱼菇(P.abalon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对象展开了实验。
在以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这些蘑菇。7天后发现,这三种蘑菇的生物量均有明显增加,且在双孢蘑菇还检测到了漆酶活性——生物量增加说明蘑菇利用塑料获取了养分,漆酶活性则证明它通过分泌酶来分解塑料(参考文献[1])。
实验还进一步确定了这些蘑菇降解塑料的适宜条件。由于不同种类的蘑菇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以双孢蘑菇为例,在37℃、盐浓度0.05 mol/L的环境中,它的生长速度更快,漆酶活性更高,降解塑料的效率也更优。在三种食用菌中,双孢蘑菇的表现最为突出,无论是生物量增长幅度还是漆酶活性强度,都证明它是降解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的优质候选菌种。
回到最初的问题:蘑菇能否破解地球的塑料危机?目前的答案是:它们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方向,但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真正告别“白色污染”,仍需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完善回收体系,并结合多种治理技术协同努力。
目前,关于真菌降解塑料的研究仍在推进。从发现食用蘑菇的降解潜力,到筛选出能同时降解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氨酯(PU)的Fusarium vanettenii菌种。科学家们正在为混合塑料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技术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或许未来某天,我们真能靠这些小小的“蘑菇工程师”,还地球一个没有塑料污染的清新环境。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chihuo/5479.html
-
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酸菜鱼、毛血旺、土豆牛腩……一些工序繁琐的美味佳肴,餐饮店能在极短时间端到食客面前。究竟是现炒现制,还是预制菜?消费者有疑虑,而一些商家却总是讳莫如深。近日,有企业给出了正面回应。快餐品牌老乡鸡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信,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公开回应,表示现做菜占七成以上,还公布了餐厅供应商明细、追溯档案、菜品制作流程等信息。此举不但没有引...
2024/05/28
-
国庆中秋将至,当餐健康饮食锦囊请收好
金秋送爽,即将迎来国庆与中秋相连的8天超长假期。无论是家庭团聚、走亲访友,还是外出旅行,美食总是节日的主角。然而,大快朵颐之后,体重悄悄上涨、血糖血压波动、肠胃提出“抗议”等情况可能纷纷“找上门”。 健康人群:享受美食,贵在“平衡”与“适度”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群来...
2025/09/29
-
糖尿病及超重患者低糖饮食指南
为帮助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及体重超重人群科学控制血糖、管理体重,餐饮食材网结合低糖食物特点与健康饮食原则,建议各位食客制定以下一日健康指导指南,助力大家通过合理饮食改善健康状况。 低糖饮食的核心原则 控量优先:无论是主食、水果还是肉类,均需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导致血糖波动或热量超标。 粗细搭配:用糙米、燕麦、玉米等粗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延缓血...
2025/08/13
-
夏天多喝汤,多种食材搭配煮一锅,鲜爽不油腻、上桌一次就吃个精光,三天两头就得做一次
夏天要多喝汤,最近关于汤的做法不太多,都是比较清爽鲜美不油腻的口味,比较适合炎热的夏季多喝。比如冬瓜鱼丸鸡蛋汤、黄瓜滑肉蛋皮汤,还有一道猪肚丝酸辣汤的做法,以上做法都有分享过,感兴趣的可以挑选试一试。今天继续来分享一道清爽不油腻的鲜汤做法,食材比较丰富,最主要的就是“牛肉丸”了,这个牛肉丸是潮汕风味的,煮熟后口感是“脆嫩鲜...
2025/06/22
-
健康要加油 饮食要减油
餐饮食材网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传播减油核心信息。在9月全月同步开展“三减三健”综合宣传,同时积极倡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减控“盐油糖”,为健康加分 盐、油、糖,这3样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最...
2025/07/15
-
高血糖严选食材,你吃对了吗?这些饮食技巧帮你稳住血糖!
高血糖管理不仅依赖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同样至关重要。餐饮食材网认为正确选择食物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为高血糖人群精心挑选的饮食注意事项: 优选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和大部分蔬菜,它们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骤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推荐...
2025/06/27

美食网 








粤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91号 


当餐网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