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秦岭,层林尽染。西坡镇金源合作社的林间小道上,成群林草鸡啄食着天然虫草;左家乡大庄村的菌棚里,有机香菇在恒温环境中悄然生长。近日,随着林草鸡及其所产的绿壳鸡蛋正式通过有机认证,两当县有机产品家族已扩容至9个7大类,从山野珍馐到餐桌美味,这座“深呼吸小城”正以“全域有机”战略为核心,从政策体系搭建到产品矩阵成型,从瓶颈突破到未来布局,交出一份县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底气何来?生态与规划筑牢“全域有机”根基
将“全域有机”确立为县域发展主攻方向之一,两当的底气源于生态禀赋与前瞻规划的双重支撑。
嘉陵江穿秦岭腹地而过,两当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76.37%、87.37%,不仅稳居甘肃省首位,更跻身全国前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的独特气候,叠加江水滋养的温润环境,为有机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提供了“天然温室”。依托这份生态优势,两当锚定“品质新两当、有机慢生活”定位,启动生态价值向产业动能的转化。
这份转化并非“临时起意”:早在“全域有机”战略启动前,两当已通过“八有”山地立体农业夯实根基——“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布局,既盘活了山地空间,更构建起“种养循环、生态互补”的农业生态链。作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屏镇“国际慢城”的康养资源、杨店镇的传统村落、西坡镇的千亩核桃园、左家乡平坦的杨左河川腹地......共同织就了“全域有机”发展的“立体坐标系”。
2025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支持两当开展全域有机试点”的政策机遇,让这份积淀迎来战略升级。“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十余年生态觉醒后的必然选择。”两当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全域有机”已成为破解山地农业瓶颈、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
为确保战略落地,两当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全域有机”工作专班,统筹政策推进、资源整合与瓶颈破解,定期召开推进会打通堵点;同步出台《两当县发展“全域有机”(2025-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的总体目标,提出产业提质、科技赋能等“七大创建行动”,从制度层面为全域有机发展“保驾护航”。
矩阵如何建?有机产品串联产业与民生
在“全域有机”战略牵引下,两当的有机产品矩阵已初步成型,但这并非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串联产业升级与农户增收的核心纽带。这份“有机清单”如何实现“产业兴、农户富”的双赢?
从品类来看,已认证的有机产品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全链条:左家乡20万袋有机香菇凭借紧实肉质打响口碑,首单119万元出口订单一举刷新县域外贸纪录;10万棒有机椴木木耳在杨左河川的温润环境中积蓄风味;西坡镇1000亩有机核桃连续5年认证合格,自主培育的“广香玫”核桃仁年销量超100吨;云屏镇400亩有机板栗连续4年获有机认证;20吨有机挂面历经30小时、二十余道工序匠心打造;再加上新认证的林草鸡与绿壳鸡蛋,多元化有机产品体系已基本成型。
更关键的是,这些产品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全县80%以上农户纳入产业链:农户专注有机生产,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与标准把控,企业对接国内外销售渠道;同时结合“国际慢城”品牌,打造采摘体验、有机食材品鉴等场景,形成“产业+文旅”的增收闭环。以有机林草鸡养殖为例,“保底收购+年底分红”的机制让养殖户无需承担市场风险,半年即可收回成本,真正让“有机”红利直达民生。
截至目前,两当已建成有机基地20个,总面积达3625.5亩;培育有机合作社(企业)14家,实施有机示范点项目9个;打造有机福寿山珍馆、菌菇小镇、蜜蜂小镇等特色场景,有机产业正从“点上试点”向“面上推进”,为县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如何破局?四措并举按下全域有机“加速键”
尽管两当“全域有机”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试点”到“全域”的跨越,仍面临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面对发展瓶颈,两当县针对性提出“强统筹、补技术、拓市场、塑品牌”四大对策,为全域有机按下“加速键”。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体系。出台《两当县全域有机特色农业奖补办法》,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品牌、认证全环节,降低市场主体参与门槛,推动有机农业从“点上示范”向“面上开花”;同时编制《两当县全域有机农业中长期发展实施规划》,明确未来5-10年空间布局与阶段目标,让“全域有机”发展“有章可循”。
夯实科技支撑,补齐人才短板。在技术转化上,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订“技术落地专项协议”,聚焦有机种植、养殖关键技术设定量化目标,1年内研发天麻林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年内突破有机鸡蛋常温保鲜技术;在人才培育上,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开展不少于6期培训覆盖500人次以上,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设立“有机农业之星”奖项,激发本地“土专家”的积极性。
壮大经营主体,畅通市场渠道。针对经营主体“小散弱”问题,通过基地建设补贴、冷链设备补贴、信贷支持,扶持龙头企业与联合社整合资源,引导其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分红”模式,明确企业、合作社、农户权责;在市场拓展上,支持经营主体对接大型商超、有机电商平台,打造“两当有机农产品”直播账号,实现“小主体”对接“大市场”,力争2027年培育2家以上龙头企业、建成10个以上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价值。首先整合资源注册“两当有机”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准入标准与视觉标识;其次推动产品深加工,将鸡蛋开发为蛋制品、核桃加工为休闲食品,结合“红色两当”文旅资源开发有机采摘、农家美食宴等融合产品;通过参加杨凌农高会、甘肃陇南农特产品大湾区推介会、国家检察官学院甘肃分院特色农产品专场推介展销活动、举办“两当有机产品节”,借助媒体讲好生态种植故事,同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声誉,力争2027年建成30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50个有机产品。
从生态基底到产业布局,从破解瓶颈到未来规划,两当县的“全域有机”实践,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随着各项对策逐步落地,这座秦岭深处的小城,正朝着“有机生产、有机社区、有机社会”三位一体的目标迈进,让“品质新两当、有机慢生活”的名片愈发鲜亮。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ouji/5862.html
-
当餐食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当餐网是联雄冷链物流研究院经过对传统食材供应链的深入研究分析,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买卖易”食材全流程供应链综合服务系统。当餐网以互联网平台技术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食材供应链效率低、数据缺失、食品安全溯源等问题,通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以实现采购信息流、交易现金流,物流流程再造,帮助合伙人突破发展瓶...
2024/07/12
-
特殊食品标签“新”要求来了
十一食品11FOOD日前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鼓励食品企业进一步清晰显著标注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特殊食品是预包装食品的重点品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在与特殊食品注册或者备案标签说明书一致的前提下,鼓励特殊食品企业执行《公告》要求,...
2024/06/25
-
地方特色美食之柳州云片糕
2025/05/07
-
2024年功能性食品的7大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睡眠问题的食品/产品感兴趣,这也是各国人民优先考虑的问题。年轻消费者尤其关注饮食和营养问题,希望从食物中获得健康益处。随着营养“规则”的变化和需求状态的演变,新的商机随之出现。根据《New Nutrition Business》的最新消费者研究,大约21%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吃的食物能改善情绪和精...
2024/05/27
-
润心有机山茶油营养轻“腹”担
山茶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油,食用历史悠久。而润心品牌的有机山茶油源自中国油茶之乡江西宜春,选用20-50年黄金树龄的油茶树,保留丰富营养物质。 生产工艺也是遥遥领先,采用低温物理冷榨x瑞典阿法拉伐软塔精炼技术,有效保留营养成分,在营养物质尽可能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能让油质更纯净健康。 全密封锁鲜技术防止独特微量元素,如三萜烯醇、维生素E、角鲨烯、多酚等丧失活...
2025/09/26
-
毛南族六大特色美食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带。这个民族的祖先,早在汉晋时期就已在黔桂交界的山地间繁衍生息。据《旧唐书》记载,毛南人原为“蛮獠”后裔,历史悠久,与壮、侗等民族通婚频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毛南族人重礼仪、尚团结,热情好客,尤其讲究饮食风俗。他们信仰多神崇拜,既敬天地,也祭祖灵,每逢节庆必有杀...
2025/04/06

食材网 























粤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91号 


当餐网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