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是很多客家人的主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对于客家人来说,它也是上好佐料,能和各种肉类配成味道独特的菜肴。在粤菜体系中,客家菜以口味偏重著称,而客家咸菜正是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这道看似简单的腌菜,承载着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过去,客家人常年迁徙,居住在相对闭塞的山区,物资有限。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他们发明了腌制咸菜的方法。
一碗咸菜配白粥,曾经是许多客家家庭的日常饮食。虽然现在储存食物已不是难题,但腌渍的传统和独特风味依然深深植根于客家饮食文化中。
客家咸菜主要以芥菜为原料。芥菜个头大、肉质厚,是制作咸菜的理想选择。
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冬末春初时节,人们收割即将开花的芥菜,洗净后晾晒至半干。然后用粗盐反复揉搓,让盐分充分渗透。揉搓后的芥菜装入陶瓮,压实密封,静置半个月左右即可食用。
经过时间的发酵,原本翠绿的芥菜转为棕黄色,带有独特的酸咸风味。
梅县石扇咸菜在梅州家喻户晓,“松林的咸菜,坳下的槽,径尾的萝卜干,陈塘的鸭卵”,说的是石扇镇松林、坳下、径尾和陈塘四个村的土特产,其中咸菜当属松林咸菜了。
石扇咸菜制作
当地人说,做咸菜的芥菜菜种最好选“三桄哩”,“桄”是客家话“梗”,“三桄哩”的芥菜梗占2/3,叶占1/3,这样的咸菜煲汤吃起来特别爽口,面且久煲不烂。芥菜下种一个星期后,芥菜的根已长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开始施农家肥,最好是腐熟发酵的花生枯水。待生长了四五十天后,就可以砍下来晒了。
砍芥菜前的半个月开始就要停止施肥,这样做出来的咸菜才会呈现人们喜欢的黄灿灿的颜色。有经验的农人会在屋檐下晾晒芥菜,这样既可以晒到太阳,又可以防止被露水打湿。芥菜通常要晾晒四五天,长得粗壮的芥菜则要晾晒一个星期。
芥菜晾到半干后从竹竿上下来,每2株芥菜捆在一起,结成一团,既方便取用又容易入味。先在瓮的底部撒一层盐,再铺上一层捆好的芥菜,再撒一层盐,再放一层咸菜,直到把咸菜瓮基本填满为止,瓮口填上稻秆,用棕皮、樵叶封口,然后将瓮倒置谷壳之上,这就是古法的“伏瓮”。如果密封不严,做出来的咸菜就失败了,客家人叫“臭风咸菜”。大约过了四五十天后,最上面的稻草颜色变黄了,取出稻草后,一股清香的咸菜气味扑鼻而来,瓮里面的芥菜已变成了惹人喜爱的黄色咸菜,这样制成的咸菜用来煲汤梗叶都会回青,且鲜甜醇香。
客家人厨房配菜少不了咸菜,煲出来的汤特别鲜美,炒出来的菜更是惹味,咸菜和娘酒酒糟搭配起来风味更独,猪肠炒咸菜,苦瓜煲咸菜,咸菜煲竹笋,咸菜煲苦笋,排骨蒸咸菜,三层焖咸菜、石扇咸菜鸡煲、石扇咸菜焖兔肉等等······石扇咸菜的特殊香味,成就了不少客家名菜,它是一种朴实的家乡美味,也是梅州人才懂得的味蕾的享受。
2009年,石扇咸菜被列入梅县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客家咸菜主要有三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水咸菜,这种咸菜泡在咸菜汁中,水分较多,口感爽脆。
梅干菜则是干咸菜的代表,需要经过多次蒸晒工序,最终成为黑亮的干菜,可以长期保存。
相对较新的做法是水碌菜,用开水烫过芥菜后自然发酵,味道清甜爽脆,酸味较轻。
客家咸菜的吃法十分丰富。最简单的是直接配粥配面,开胃下饭。把咸菜切丁炒饭,加上猪油和腊肉丁,就是一道香喷喷的主食。
咸菜还常用作配菜,与猪肠、猪肚等搭配炒制或煲汤,去腥增香。由于咸菜的百搭特性,客家人甚至用“咸菜型”来形容性格随和、容易相处的人。
猪内脏种类繁杂,客家人统称为猪杂。在猪杂之中,肠类因其特殊的美味与含义(与"幸福长久"的"长"、"好景常在"的"常"同音),尤其受到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人常吃的猪肠,有粉肠("三及第"之一)、生肠和大肠几种。不过,在客家话的语境下,"猪肠"通常指的就是猪大肠。
客家炒猪肠集光、嫩、滑、香、弹等特点于一身,味道甜美,久嚼不烂,非常适合下酒送饭,受到大文豪苏东坡的青睐,还被称为“炒东坡”。
炒猪肠的制作,从选料、洗净配料到烹炒上盘都十分讲究,具体而言可分为三大步骤。
通常取中间一段来烹调,去头去尾后即可拿去清洗。
清洗环节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用冷水冲除肠内残余的异物,然后用温水加食盐、生粉里里外外地清洗几遍,其目的是去除残留在大肠中的异味和不必要的油脂。
据介绍,猪肠前后加起来大概需要清洗七八遍才算真正清洗干净。但是,这个干净度只是相对的,如果清洗得太过的话将使猪肠的营养与美味大打折扣。
清洗好后,还需要把猪肠翻折过来,放进盐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去翻炒。
客家人炒猪肠,喜欢放咸菜、西红柿、尖椒、姜丝等"素材",再佐以食盐、辣椒、胡椒粉、木薯粉等调味料。
因为咸菜是炒猪肠的主打配料,所以客家人比较看重对咸菜的选择。
产自梅县石扇的咸菜最受梅州客家人的欢迎,因其比较硬韧而且有特别的咸香,与猪肠搭配最为合适。
猪肠在下锅炒之前,需要用盐和生粉再"腌"一遍。
待油水热起来后即放入姜丝,然后马上放猪肠进去翻炒,须臾即可出锅。
接下来倒入咸菜、西红柿、尖椒等配料,撒点调味料和木薯粉,再适量添加些清水,等炒得差不多时再把猪肠倒进去小炒一番, 差不多即可上盘。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现代客家人在制作咸菜时开始注意控制盐分,追求更平衡的口味。这样的改良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照顾到了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让客家咸菜这道传统美食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uzhicai/3979.html
-
花都茶塘村“炒”香预制菜,智造新“食”代
茶塘村,正在成为一个预制菜之村。茶塘村是花都区炭步镇的中心村,俯瞰该村,禅炭公路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将该村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也恰好是该村的两个功能片区。 西边是文化宝地,是古村所在地,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完整保留着120座明清建筑以及罕见的清代乡衙门——“乡约&rdq...
2024/04/13
-
云南探索预制菜产业化规范标准体系
3月25日,来自云南省预制菜协会的消息,目前,云南省预制菜协会正在全力推动组建专家委员会,探索预制菜产业化规范标准体系,促进行业有序、稳健发展。 云南省预制菜协会主要负责人介绍,组建预制菜专家委员会是协会成立后主抓的第一件事。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代表企业以及食品界专业人士,主要职责是预制菜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企业标准等标准体...
2024/03/26
-
当餐盘点云南特色食材,餐饮人的殿堂级餐饮食材供应链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出云南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体系, 使其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野生菌王国”的美誉。 当餐网认为在云南,花花草草,虫虫鸟鸟,皆能成为席间主角。今天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就和大家一起盘点那些在云南出场的特色食材: 云南皱皮椒 产地:云...
2025/03/07
-
当餐大师傅实用的年夜饭菜谱请查收!现在开始学,过年给亲朋好友露一手!
快过年啦,你的年夜饭食谱准备得怎么样了?还在发愁?没关系!今天当餐网给大家整理了几道实用的年夜饭菜谱。收藏起来,现在开始学。年前备好食材,赶趟!团圆的年夜饭总要有几道硬菜。在海鲜中,大虾是个不错的选择。虾富含营养物质,怎么做都好吃,怎么吃都不长肉,厨房小白也能hold住。 那么当餐网就先给大家推荐几个与虾有关的食谱~ 1.蒜香虾 食材:大虾、盐、黑胡椒碎、橄...
2025/01/25
-
2025广西非遗特色美食地图上线!当餐解锁全区14城28道非遗味道
当山水与烟火相逢,非遗技艺碰撞舌尖记忆,“2025广西旅游年”,“广西美味・百县千菜”,当餐重磅推出【2025广西非遗特色美食地图】,一图解锁全区14城28道非遗味道,快收好这份会呼吸的美食攻略~地图以手绘形式标注了广西14城的味觉密码!有梧州纸包鸡的鲜香、贺州三宝酿的匠心,河池鸭把菜的乡野本味、崇左黄姜鸡汤的...
2025/03/27
-
当餐半成品菜(预制食材)一站式生鲜食材配送批发市场
当餐是一家专注于半成品菜(预制食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其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不同口味和价格的礼盒礼包,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下是当餐如何帮助餐厅提高经营效果的几个关键点: 当餐提供高质量的预制食材 当餐的产品设计上保证食物的新鲜和美味,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预制菜食品。这意味着餐厅使用当餐的食材后,能够提供给顾客高质量的菜品,这对于餐厅的整体...
2025/03/25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