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消协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各有关部门围绕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为新形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发布相关案例,推动消费环境安全健康。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二十条措施,推动开展放心消费行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教育部上线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和“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为家长学生提供购课、消课、退费、评价、投诉“一站式”服务,营造校外培训平安消费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化垃圾信息和诈骗电话治理,加强App重点问题监管。公安部深入开展“夏季行动”和“昆仑2023”专项行动,依法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财政部对消协依法履职给予了必要的经费支持,为全国消协组织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商务部联合多个部门开展“消费提振年”“网上年货节”“诚信兴商宣传月”等系列活动,积极扩内需促消费。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日常监管执法及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依法打击假冒伪劣,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实施汽车召回560.4万辆,消费品召回983.2万件;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472.8万批次,下架、封存、召回食品3969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共查办各类案件56.5万件,涉案货值金额28.1亿元,依法严厉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压等物质、假冒伪劣化肥、刷单炒信等虚假宣传、“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生产销售劣质燃气具、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和使用未登记电梯、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车”等8类违法行为。
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消协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消协力量。一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总局党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系列活动,发布反对月饼过度包装消费提示,参与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展反对野蛮装修专项监督行动,发布新能源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开展养老消费调查,对常用养老辅具及适老化产品进行测评,推动相关产品服务提质升级。二是指导地方消协认真处理投诉,稳步推进投诉系统优化升级并于今年3月15日上线试运行“全国消协智慧315”。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32.85万件,解决112.74万件,投诉解决率84.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亿元。三是深入开展消费监督,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行业加强自律。开展农村消费、规范管理网约车聚合平台、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云存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调查,就“五一”商家出格涨价、饮品任性加冰等问题发表观点,发布重要节点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反映的多个问题与广大消费者产生共鸣,社会反响良好。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教育,发布有关剩菜盲盒、皮凉席等消费警示提示及电冰箱、花洒等产品比较试验结果,发布《晓宇说消费》系列短视频,持续开展“月月3·15”在线答疑活动,更新优化“消协帮您选”“消协帮您查”微信小程序,新建数字消费教育课堂,进一步拓展消费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五是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和标准制修订,深入研究消费维权难点问题,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连续第七年发布百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编写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组织开展“优化消费体验 共促消费公平”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企业积极响应,惠及人群超过13.44亿人次,带动消费约1952.39亿元。六是充分发挥共治平台优势,会同教育部、广电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多项专项行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北京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打击侵权假冒高峰论坛,与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有力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共治。
年度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撤销权、提前还贷权等基本权益需要有更好法治保障。二是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数字人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元宇宙虚拟场景、盲盒经营等领域的消费,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三是预制菜等新型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需加紧规范,食材不新鲜、口味还原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低、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四是医疗美容合同“霸王条款”多,营销“套路”消费者,“黑机构、黑医生”导致“美容”变“毁容”等问题,亟待健全常态化监管。五是数字化背景下电诈手段不断翻新,AI画像“精准诈骗”、小额多次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加大全链条治理力度、有效提升消费者防诈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六是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此,年度报告提出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议:一是坚持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切实保障传统消费领域的优质供给和价格稳定,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消费活力。二是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的普法宣传力度,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定修订,推动消费领域制度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民生重点领域消费者保护工作的监管执法和社会治理,着力解决民生消费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四是重视情绪释放型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改善消费体验,引导理性消费。
本文发布于2024年05月29日13:30
,已经过了472天,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sancan/346.html
-
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酸菜鱼、毛血旺、土豆牛腩……一些工序繁琐的美味佳肴,餐饮店能在极短时间端到食客面前。究竟是现炒现制,还是预制菜?消费者有疑虑,而一些商家却总是讳莫如深。近日,有企业给出了正面回应。快餐品牌老乡鸡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信,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公开回应,表示现做菜占七成以上,还公布了餐厅供应商明细、追溯档案、菜品制作流程等信息。此举不但没有引...
2024/05/28
-
高血糖严选食材,你吃对了吗?这些饮食技巧帮你稳住血糖!
高血糖管理不仅依赖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同样至关重要。餐饮食材网认为正确选择食物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为高血糖人群精心挑选的饮食注意事项: 优选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和大部分蔬菜,它们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骤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推荐...
2025/06/27
-
健康要加油 饮食要减油
餐饮食材网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传播减油核心信息。在9月全月同步开展“三减三健”综合宣传,同时积极倡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减控“盐油糖”,为健康加分 盐、油、糖,这3样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最...
2025/07/15
-
餐饮信息网2025年9月1日全国前厅后厨招聘信息
海淀区招聘:店长 2 名 10000-12000湘菜 炒锅3名8500-9500前厅经理1名8000-9000高职服务员2名6000-7000服务员5名4500-5500洗碗工两名4500-5000凉菜中工5500-6000,加微信备注岗位推荐:18894646114(微同号) 山西省晋中市(星级酒店)招(粤菜烧腊1名13000)粤菜上什1名13000粤(西...
2025/09/01
-
新食品安全法对泡打粉的使用规范?包装标签要求?
GB 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膨松剂)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配膨松剂(又称为泡打粉、发泡粉、发酵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遵照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因此泡打粉的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只要符合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即可。 另外,包装标识方...
2024/06/15
-
临安美食探店攻略6家老字号餐厅地道美味不踩雷
2025/05/07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