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说:“火锅配冰饮的‘冰火两重天’、早餐变午餐的‘拖延战术’、熬夜加班的情绪性进食……这些‘极限挑战’,我快扛不住了!”作为人体最勤劳的“打工人”,胃每天默默消化着我们三餐的酸甜苦辣,却总被忽视感受。而许多胃部疾病的起点,恰恰藏在“偶尔一次没关系”的侥幸中。餐饮食材网当餐君邀请您共同加入“护胃计划”,毕竟,养胃不是选择题,而是所有干饭人的必修课!
压力下 胃真的会“变形”
当我们承受压力时,大脑不会独自受累,肠胃往往是最早“出镜”的器官之一。别看它沉默寡言,一旦情绪紧张,胃真的会在身体里“变样”。
爱尔兰科克大学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一篇专题综述性论文,总结了急性与慢性心理应激对胃的影响:
在急性压力下,大脑会释放一类叫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物质,它能直接影响胃酸的分泌功能。这种紊乱可能导致有些人压力大时胃酸过多,出现反酸、灼烧感,也可能让另一些人分泌不足,影响消化。
压力激活的交感神经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削弱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让胃“懒”下来。胃排空变慢,食物滞留更久,就容易觉得胃胀、消化不良。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压力会诱发结肠的异常收缩,表现为排便频率增多甚至腹泻。
除了胃酸和蠕动,食欲也会受到压力“操控”。在急性压力下,部分人会出现“食欲丧失”,这是因为大脑优先启动应激通路,抑制非紧急的摄食行为。而在慢性压力状态中,某些人则可能出现“情绪性进食”,因为压力会影响肠–脑信号通路中的饥饿激素与奖励机制,促使人通过进食缓解情绪。
如果压力是短暂的,身体还能自我调节;但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胃肠道会逐渐出现“结构性变化”,可能诱发胃呈现“内脏高敏感”状态,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出现胃痛、胀气、恶心等不适。
一句话总结:情绪压力并不是“气你一下就完事儿了”,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急性压力,还是日积月累的慢性压力,它都会通过复杂的神经和激素网络,真实而持续地改变你的胃,从酸、动到饿,全方位“变形”。
如何保护我们的“情绪胃”?
既然情绪压力真的会让肠胃“受伤”,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情绪靶器官”呢?
第一步,是识别并正视压力源,规律作息、保持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管理压力,不只是“想开点”,而是对肠胃健康的实质保护。
第二,增强对身体内部状态的觉察力,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提升这种身体觉察力,让我们更早觉察到身体的“预警信号”。
第三,要照顾好肠道微生态。保持膳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与发酵食物,有助于稳定菌群,从源头“调节情绪”。
说到底,保护“情绪胃”,不仅仅是吃得健康,更是活得不焦虑。与其让肠胃默默承压,不如主动出手,为它减负。
胃从来不是独立工作的,它既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也是你情绪的“受害者”。
当你焦虑、愤怒、委屈时,它比你更先感知到。所以,别再把胃病全怪在“吃错东西”上了。有时候,它只是帮你承担了心里的“过量负担”。
从今天起,学会照顾胃,也是在照顾你的情绪。别硬撑,也别忽视,那些藏在肚子里的压力,也需要出口。
你以为很养胃其实可能在伤胃
很多人都喜欢喝白米粥,觉得好消化又热乎。然而,白粥的营养价值相对单一,尤其是和其它粗细搭配的主食相比,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相对较少。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往往本身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就比其它人群要少,如果再长期选择甚至只喝营养单一的白粥的话,还可能会加剧营养不良的风险,而且血糖反应也会比较高。
此外,胃食管返流的患者,时常反酸、烧心的人群,如果只喝粥不吃别的主食,不仅不养胃,反而会加重症状。如果真的喜欢喝粥,建议粗细搭配,放一些杂粮杂豆,如小米、荞麦、燕麦米、白扁豆、鹰嘴豆、红豆、绿豆等,不仅有利于平稳血糖,还能增加其它营养成分的摄入,比如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蛋白质等。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搭配,原则上一餐中还要有蔬菜和蛋白质食物。
咖啡和茶已成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很多人都养成了每天喝茶喝咖啡的习惯。
然而,咖啡和茶都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粘膜充血、损伤、分泌功能失调等等,会加重胃炎和胃溃疡的病情。因此,喝咖啡和茶要注意节制,不要空腹喝咖啡和浓茶,胃病期间也不要饮用。
胃不好可以吃生花生,是不少人都知道的民间偏方。也有一些医生会建议胃不好的患者吃生花生。有研究对83个有慢性胃病的病例进行了观察,让研究对象们食用生花生6个月,每日三餐之前空腹咀嚼食用,并进行随访。结果发现,食用生花生对慢性胃病患者效果并不显著,但对反酸和嗳气患者有明显的好转,这两种疾病都与胃酸过多有关,而生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中和胃酸并抑制胃酸分泌。不过,这不能说明花生有多“养胃”,我们平时吃的碱面馒头、苏打饼干、面包等,也都具有同样的效果。
煮得很烂的食物的确比较容易消化,但容易消化并不等于“养胃”,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消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使用软烂食物来“养”胃。不仅如此,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几乎不耐热。而软烂的食物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损失较多。
所以,长期食用软烂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表现出食欲下降、情绪抑郁、免疫力下降等,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等。还会使胃蠕动锻炼减少,胃的正常的机能下降。
真正的养胃方法请收好,当餐吃饭记住这6个细节
1. 吃得“软”一点
如果吃的东西比较硬,或者有棱角,比如饼干、锅巴、干饼等,容易划伤胃黏膜,造成胃损伤,从而引发胃部疾病。吃比较硬的食物,可以慢慢咀嚼或者喝点水,把它泡软了,再咽下去。
2. 吃得“少”一点
虽然胃是一个可以收缩、扩张的器官,但是胃的扩张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吃得过饱,超过了胃的可承受范围,长此以往,各种胃病也会找上门来。
3. 吃得“慢”一点
快速进食,会造成不经意的过量进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此外,快速地吞咽食物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因为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增加了胃部的负担,长期这样可能会诱发胃炎等胃肠问题。与此相对,慢食者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健康隐患。
4. 吃得“温”一点
消化系统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经常吃太热的食物,会导致消化道出现溃疡,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比如食管炎或者胃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食管癌出现。吃太凉的食物会使胃部出现痉挛的情况,导致腹痛或者腹泻的情况发生,建议吃温热的食物。
5. 吃得“闷”一点
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吸入大量空气,气体进入胃部,就容易引发胀气、打嗝。而且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咀嚼的节奏也会被打乱,食物在口腔里得不到充分咀嚼,有些大块的食物会直接进入胃里,增加了胃的负担。
6. 吃得“淡”一点
经常吃太咸的食物,可能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从而增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我们一生要品尝很多美食,回味无数美妙的滋味,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健康的肠胃。保护好它,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5年04月10日10:51
,已经过了156天,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sancan/1247.html
-
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酸菜鱼、毛血旺、土豆牛腩……一些工序繁琐的美味佳肴,餐饮店能在极短时间端到食客面前。究竟是现炒现制,还是预制菜?消费者有疑虑,而一些商家却总是讳莫如深。近日,有企业给出了正面回应。快餐品牌老乡鸡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信,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公开回应,表示现做菜占七成以上,还公布了餐厅供应商明细、追溯档案、菜品制作流程等信息。此举不但没有引...
2024/05/28
-
高血糖严选食材,你吃对了吗?这些饮食技巧帮你稳住血糖!
高血糖管理不仅依赖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同样至关重要。餐饮食材网认为正确选择食物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为高血糖人群精心挑选的饮食注意事项: 优选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和大部分蔬菜,它们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骤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推荐...
2025/06/27
-
健康要加油 饮食要减油
餐饮食材网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传播减油核心信息。在9月全月同步开展“三减三健”综合宣传,同时积极倡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减控“盐油糖”,为健康加分 盐、油、糖,这3样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最...
2025/07/15
-
餐饮信息网2025年9月1日全国前厅后厨招聘信息
海淀区招聘:店长 2 名 10000-12000湘菜 炒锅3名8500-9500前厅经理1名8000-9000高职服务员2名6000-7000服务员5名4500-5500洗碗工两名4500-5000凉菜中工5500-6000,加微信备注岗位推荐:18894646114(微同号) 山西省晋中市(星级酒店)招(粤菜烧腊1名13000)粤菜上什1名13000粤(西...
2025/09/01
-
新食品安全法对泡打粉的使用规范?包装标签要求?
GB 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膨松剂)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配膨松剂(又称为泡打粉、发泡粉、发酵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遵照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因此泡打粉的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只要符合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即可。 另外,包装标识方...
2024/06/15
-
临安美食探店攻略6家老字号餐厅地道美味不踩雷
2025/05/07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