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广州餐饮的千亿市场带给餐饮人这些启示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4794)
食材: (13)
1

广州餐饮的千亿之路:美食之都如何再造新辉煌

破局与新生!广州餐饮的千亿征程,带给餐饮人这些启示

餐饮寒冬中,广州如何破局?老字号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陶陶居、广州酒家…老字号焕新,看广州餐饮如何"再造食力"

食在广州,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作为全国人均餐饮消费最高的城市,广州餐饮业近年来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去年全市餐饮营业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领跑所有一线城市。今年1-7月,广州餐饮业继续保持着正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拉动消费复苏的重要引擎。

广州餐饮的千亿市场带给餐饮人这些启示

这座美食之都的餐饮网点密度位居全国之首,每万人拥有餐厅约134家。从老字号粤菜馆到新兴连锁品牌,从街头小吃到高端餐饮,广州的餐饮生态丰富程度令人惊叹。但这座千年商都并不满足于此,根据最新发布的《广州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广州正朝着建设世界美食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广州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今年以来,广州先后出台多项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4月份发布的《广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23条具体举措,全方位支持餐饮企业创新发展。其中包括对营业规模同比增长较高的住宿餐饮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每增加1000万元营业额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

更重要的是《广州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这份规划明确了广州餐饮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规划提出了六大行动:擦亮"食在广州"品牌的"强文"行动、贯通餐饮全产业链的"强链"行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强企"行动、推动"厨房革命"的"强技"行动、通过"餐饮+"方式推动多元融合发展的"引流"行动,以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创新创业平台的"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行动。

这些政策不仅着眼于短期增长,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广州计划到2035年实现餐饮规模翻一番,达到2200亿元的目标,真正成为与纽约、东京、巴黎齐名的世界美食之都。

广州餐饮业的发展历程中,老字号品牌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餐饮品牌,正在经历着转型与创新的阵痛。

以渔民新村为例,这家曾被誉为"海鲜航母"的知名餐饮企业,近年来面临着严峻挑战。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28家减少到目前的6家,部分门店月亏损高达数十万元。其中芳村店占地3.6万平方米,月租金达到136万元,高昂的运营成本成为沉重负担。

老字号面临的困境具有代表性:高昂的租金与成本压力、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老化与创新不足。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主力,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网红小店、连锁轻餐和外卖平台,传统大型餐饮模式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然而危机中蕴藏着转机。广州酒家通过打"文化牌"成功实现品牌升级,将传统广式月饼与现代元素结合,推出联名产品和跨界营销活动,赢得了市场认可。陶陶居则通过菜品创新和全国扩张,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面对业绩下滑,陶陶居计划新开4家门店,并创新推出"3个6"模式——600平方米、600万投资、60个人工,以目标倒推的方式优化组织与成本结构。

在新品牌方面,广州展现出强大的培育能力。虽然被视为广府菜大本营,但广州餐饮市场包容性极强,孕育了许多知名餐饮品牌。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于今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迈出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的关键一步。令人意外的是,这家以重庆小面为主打产品的企业竟然诞生于广州。

同样源自广州的还有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厂等知名品牌。湘菜品牌以饭湘许、佬麻雀、湘辣辣、湘颂等也都创立于广州。这种多元化的餐饮生态,体现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包容性和创新活力。

遇见小面董事长宋奇曾坦言:"广州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和包容度,让遇见小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在广州创业的餐饮人的心声。

广州餐饮业的韧性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多座一线城市餐饮收入出现下滑时,广州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广州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速达到3.1%,领先所有一线城市。

这种韧性首先来源于庞大的市场主体支撑。截至2023年底,广州餐饮商事登记主体总数已超过24万家,其中粤式餐饮门店占比超过40%,正餐类门店达4.8万家,数量全国第一。丰富的餐饮选择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餐体验。

亲民的价格定位也是关键因素。广州餐饮素以"平、靓、正"著称,近90%的粤菜正餐门店人均消费在150元以下,这种实惠定位精准切中了当下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需求。

数据显示,广州餐饮消费占游客文旅消费支出比重超过20%,美食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法宝。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广州接待市民游客超548万人次,同比增长9.1%,实现文旅消费总额近50亿元,同比增长22.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餐饮业对城市消费的拉动作用。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广州餐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智能化和数字化成为重要方向,许多餐饮企业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提升运营效率,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特色化与地域化餐饮正在崛起。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指出:"特色化、地域化餐饮正逐步崛起,精细化运营成为餐饮品牌的重要课题。"这种趋势在广州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粤菜精品店到地方风味馆,都在追求独特的品牌个性。

连锁化与规模化程度也在持续提高。2018-2020年国内餐饮连锁化率分别为12.8%、13.3%和15%,虽然逐年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空间。这为广州餐饮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健康餐饮与绿色餐饮需求明显增长。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对绿色、有机、健康餐饮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餐饮企业在食材采购和菜品研发上更加注重健康因素。

美食正在成为带动城市流量的重要入口。回顾过去几年,美食点亮了淄博、天水等多座城市,印证了"食力"对城市影响力的拉动作用。

广州餐饮的千亿市场带给餐饮人这些启示

广州积极拓展"餐饮+"融合模式,通过"餐饮+旅游"、"餐饮+文化"、"餐饮+零售"等方式,创新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广州推出"全运游"、"广马游"、"龙舟游"、"邮轮游艇"等特色产品,支持研学旅行、银发旅游专列等新业态发展。

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餐饮消费的带动效应不仅体现在直接消费上,更体现在对整个城市消费生态的激活上。一位餐饮业内人士表示:"想好好约人吃顿饭,那么势必要出门,只要出了门,就可能产生其他消费。"这种乘数效应正是餐饮业价值的体现。

展望未来,广州餐饮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粤菜推广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与动辄一年开店数百家的川湘菜系品牌不同,粤菜品牌出省大多抱着试水心态,扩张速度较慢。这既有粤菜对食材品质和厨师手艺要求高的原因,也与广东餐饮企业务实、固守本地的特点有关。

但变化正在发生。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粤菜门店数已超12万家,截至今年2月,逆势增长至超13万家,在中式正餐中门店数占比进一步提升。在社交媒体上,"粤菜"连带"啫啫煲""煲仔饭"等词条动辄拥有数以亿计播放量,显示出粤菜在全国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组织力提升成为餐饮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原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认为,餐饮企业需要在认知上升级:从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从先事后人到先人后事,从山寨模仿到组织创新。

广州市美食之都促进会会长尹江波指出,餐饮企业需要重构经营结构、掌控成本。半岛餐饮通过组建多环节生态体系实现成本掌控,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广州餐饮业的千亿征程,不仅关乎餐饮本身,更关乎城市消费能级的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一直是中国商业文明的重要地标。如今,这座美食之都正通过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着新时代的"食在广州"故事。

从政策支持到市场转型,从老字号焕新到新品牌崛起,从本地深耕到全国扩张,广州餐饮正在下一盘大棋。正如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大湾区是中国餐饮创新的沃土。广州不仅是美食地标,更已成为餐饮行业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的策源地,为全国餐饮升级提供湾区经验。"

食在广州,味传天下。这座美食之都的"再造食力"之路,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味蕾动力",也为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shichang/4738.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