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食材药食同源

餐饮食材新赛道药膳产业千亿市场爆发,年轻人养生热潮下的产业变革

餐饮供应链:药食同源
食客: (4408)
食材: (23)
1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当下,“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达2650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将突破3700亿元。

“枸杞+菊花”“红豆+薏米+茯苓”……在各大商超的养生茶饮原料组合区,这样的搭配日益常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拿着手机上的养生配方对照购买,推动养生茶饮食材销量同比上涨40%

药膳这一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正站在大健康领域的核心风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餐饮食材新赛道药膳产业千亿市场爆发,年轻人养生热潮下的产业变革

01 市场规模:万亿蓝海,亚洲主导

2024年,全球药食同源市场规模达到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预计2025年将突破4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8.8%。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国家贡献了约70%的份额,增速高达1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药膳单一市场,2024年国内药膳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升至25%。

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2650亿元,同比增长18%。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药食同源食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药膳产业全产业链估值更是超过2万亿元,真正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核心赛道。

02 政策红利:国家支持,目录扩容

政策支持是药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十四五”健康产业规划明确将药食同源产业作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卫健委加速更新《药食同源目录》,2024年纳入地黄、麦冬等4种物质,目录总数达106种(2025年6月数据),为产品研发提供更大空间。

监管也日益规范化。2024年启动“食品安全全链条追溯”体系,要求企业上传全流程数据;两会提出“负面清单管理”强化原料安全与功效宣称管控,行业准入门槛提升。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政协提案时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保健食品企业利用食药物质原料,开发新功能、新原料、新剂型的产品。

截至2025年3月,我国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中,含中药类原料的产品占一半以上,并且大部分复方配伍产品使用了食药物质。

03 消费驱动:Z世代崛起,场景多元化

消费端需求爆发是药膳产业增长的直接动力。数据显示,90%的90后具有养生意识,超半数已付诸行动。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养生咖”“水替”等新概念席卷市场,如人参咖啡、黄精拿铁等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饮品受到年轻人追捧。商超渠道中,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一半。

药膳消费场景正在多元化延伸,从滋补品向日常消费渗透。盒马迭代3.0版“经方养生水”,药膳预制菜如茯苓鸡汤、山药排骨汤等受到市场欢迎。

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明确将“一次食养药膳指导”纳入社区签约服务,进一步推动了药膳的普及。

04 产业创新:科技赋能,跨界融合

产品形态正在革新。食品类占比升至60%,即食化、零食化趋势明显。如“玉竹百合饮”通过低温萃取保留90%多糖成分,兼顾功效与口感。

科技赋能供应链。头部企业采用AI气候模型种植,使人参皂苷含量提升20%;酵母合成灵芝酸等技术降低成本40%。2025年广州药食同源特殊膳食展览会将推出全球首款AI定制化药膳营养包,开创“千人千膳”的个性化养生新时代。

跨境出海成为新增长点。企业积极响应RCEP政策红利,产品通过东南亚清真认证,预计首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老字号也在积极跨界。同仁堂、李良济联手盒马推养生下午茶;咖啡品牌植入人参、灵芝等原料,强化功能性。

05 膏滋产业:传统剂型,现代转型

膏滋产品作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健康产业结合的代表,近年来迎来政策东风。2025年,中国膏滋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80亿元

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膏滋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预计超过70%。膏滋产品在东南亚及其他华人文化圈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

膏滋产品正从传统的“苦口良药”向“美味零食”转变,出现了爆珠膏滋、气泡膏饮等年轻化剂型。2025年即食型膏滋占比预计达35%

企业开始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发精准干预产品,如电竞护眼膏、代谢管理膏、情绪舒缓膏等。

06 挑战与瓶颈:安全、认知与标准

药膳产业面临多重挑战。质量安全争议频发,全国抽检数据显示,2024年不合格药膳产品中,添加剂超标率达38%

典型案例包括深圳某餐厅使用过期中药材制作药膳汤底,导致50人集体腹泻;某网红药膳茶饮因宣称“降血糖”被罚款230万元。

文化认知断层加剧。社科院调查显示,仅有29%的年轻群体了解“药食同源”理论渊源。商超渠道中,“中医风”包装食品涉嫌“伪科学宣传”现象普遍。

技术壁垒与专利困局也是制约因素。单个新药膳配方研发周期从6个月延长至18个月。国际竞争压力增大,法国娇兰推出“中式养生香氛系列”,日本资生堂收购中国本土药企,加速布局中药美妆市场。

标准化困境同样存在。传统手工膏方在规模化生产和满足现代监管要求(如GMP认证)方面存在挑战。市场存在高端定制膏方和低价产品,价格差异显著。

07 未来趋势:精准营养,文化输出

技术演进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到2026年,AI配方师可自动生成个性化药膳方案;2028年,太空舱搭载“微重力药膳制备系统”进入试验阶段;2030年,脑机接口实现“气味记忆疗法”。

应用场景革命正在发生。平安健康推出“智能药膳手环”,通过气味识别分析用户体质,定制个性化调理方案。

文旅融合提供新体验,杭州亚运会期间,“AR中医药膳导览”项目单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应急防护成为新战场。台湾某企业研发“中药空气消毒香氛”,经SGS检测对冠状病毒灭活率高达99.99%

未来药膳行业将构建“三位一体”发展体系:联合行业协会发布《药膳产品技术规范》;建立“中药材基因组数据库”破解成分密码;打造数字藏品传播东方香道文化。

08 承古融今,前景可期

药膳产业承古融今,融合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创新,正成为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支持、消费驱动和科技赋能的多重助力下,药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药膳产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文化输出和产业出海。药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aoshitongyuan/4027.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