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食材药食同源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餐饮供应链:药食同源
食客: (4638)
食材: (22)
0

玫瑰茄 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 的干燥花萼。秋季花萼成熟、果实尚未开裂时采割,除去花柄、花瓣及杂质,晒干。别名,洛神花、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济葵等。因其花萼紫红色、形似玫瑰,故得名 “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玫瑰茄药材

【性状】本品呈杯状或喇叭状,长 2-4cm,直径 1.5-3cm。表面紫红色或淡紫色,有 5 条明显的纵棱,棱上偶见细小腺体;顶端 5 裂,裂片披针形,长 1-2cm,基部相连,裂片内侧有稀疏短柔毛;基部有残存花柄痕,花柄痕周围有一圈短柔毛。质脆,易破碎,断面具纤维性,内表面淡紫色或黄白色,有光泽。气微香,味酸。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玫瑰茄性状鉴别

伪品玫瑰茄:木槿花萼

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 的干燥花萼。花萼呈钟状,长 1-2cm,直径 1-1.5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色,纵棱不明显;顶端 5 裂,裂片三角形,较短(长 0.3-0.5cm);质较软,味淡,无酸味。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伪品玫瑰茄:蜀葵花萼

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 Cavan. 的干燥花萼。花萼呈杯状,长 2-3cm,直径 2-2.5cm,表面黄绿色或淡紫色,有 7-10 条纵棱;顶端 5 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质韧,味淡微甜,无酸味。

【炮制】

玫瑰茄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状,花萼碎片呈紫红色或淡紫色,可见纵棱及裂片痕迹。气微香,味酸。

盐制玫瑰茄

取净玫瑰茄段,照盐炙法(通则 0213),加盐水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微有光泽、无明显水分。【性状】本品形如玫瑰茄段,表面微显盐霜,味咸、酸,微香。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当餐食材推荐“洛神花”的美艳玫瑰茄

玫瑰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及本草考证

玫瑰茄为民间常用药食同源品种,系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干燥花萼,别名 “红桃 K”“山茄子”“洛神花” 等。其在民间应用中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活血调经等功效,以下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及本草考证四方面进行梳理。

一、化学成分

玫瑰茄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其中有机酸和花青素是其主要活性物质基础:

有机酸类

这是玫瑰茄的特征性成分,含量较高,主要包括:柠檬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此类成分是其酸味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花青素类

主要为飞燕草素类衍生物,包括:飞燕草素 - 3 - 葡萄糖苷(delphinidin-3-glucoside),飞燕草素 - 3- sambubioside(delphinidin-3-sambubioside)等。花青素类成分具有强抗氧化活性,是玫瑰茄花萼呈紫红色的原因,也与保护血管、抗炎等作用相关。

其他成分

黄酮类: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等,具有抗氧化、降血脂作用;多糖类: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组成的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挥发油:含少量萜烯类(如 α- 蒎烯)、芳香族化合物,赋予其轻微香气;矿物质:富含钾、钙、镁等微量元素。

二、药理作用

玫瑰茄的药理作用与其民间应用功效高度契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以下活性:

清热解暑与生津止渴作用

玫瑰茄中的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可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改善食欲;同时,其提取物对发热模型动物有轻微解热作用,能降低体温,可用于夏季中暑发热、口渴咽干等症。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

花青素和黄酮类成分(如飞燕草素 - 3 - 葡萄糖苷、芦丁)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如 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肿胀,对慢性炎症(如关节炎)有一定缓解作用。

调节代谢与降血脂作用

玫瑰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有机酸还能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民间常用于辅助调节血脂、控制体重。

保护血管与降血压作用

花青素可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氧化损伤;玫瑰茄提取物对高血压模型动物有轻微降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有关,适合轻度高血压人群辅助调理。

保肝作用

玫瑰茄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动物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炎症及坏死,其机制与抗氧化、抑制肝内脂质过氧化有关。

三、毒理作用

玫瑰茄药食同源,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但过量或不当使用仍可能存在轻微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胃肠道刺激

玫瑰茄含大量有机酸,过量服用(单次超过 30g)或空腹服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胃痛、反酸等胃肠道反应,尤其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更为明显。

牙齿损伤

长期大量饮用玫瑰茄泡水(每日超过 500ml),其酸性成分可能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蛀牙风险增加,饮用后需及时漱口。

过敏反应

少数人对玫瑰茄中的花青素或黄酮类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需少量尝试。

长期毒性

动物实验显示,长期大剂量(超过临床用量 20 倍)给予玫瑰茄提取物,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但可导致动物体重增长缓慢,提示需控制长期用量。

四、本草考证

玫瑰茄原产于非洲,后传入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药用历史以民间应用为主,近代本草文献逐步收录,其药用价值随研究不断被认可:

名称与来源考证

玫瑰茄在我国的记载最早见于 20 世纪中期的地方草药文献,如《岭南草药志》(1962 年)记载:“红桃 K,又名玫瑰茄,生岭南,花萼紫红,味酸,解暑渴。” 其名称 “玫瑰茄” 源于花萼形态(似玫瑰)与颜色(茄紫);“洛神花” 则为商品名,因花萼色泽艳丽、形似洛神而得名。现代《中药大辞典》《中国药用植物志》明确其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干燥花萼,与民间应用品种一致。

性味与功效记载

《岭南草药志》:“味酸,性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治中暑发热,口渴。”《福建药物志》:“酸,凉。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痛经。”《全国中草药汇编》:“酸,凉。清热解暑,利咽,止咳,用于中暑,咳嗽,咽痛,月经不调。”

历代地方本草记载的功效与现代应用的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活血调经” 基本一致,体现其从民间药用到规范应用的传承。

炮制与应用考证

古代玫瑰茄多以生用为主,民间常直接泡水饮用或煮水代茶,用于解暑;现代根据临床需求发展出盐制方法,以缓和刺激性。应用方面,早期以解暑、生津为主,随着研究深入,逐步拓展至血脂调节、血管保护等领域,同时作为保健品原料(如玫瑰茄茶、玫瑰茄果酱)广泛使用,实现药食两用。

【性味与归经】酸,凉。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活血调经。用于中暑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月经不调,痛经,高脂血症。

【用法与用量】10~15g,水煎服或泡水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治皮肤炎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花青素分解褪色。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aoshitongyuan/5940.html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