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追为菊科植物轮叶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初开时采割,晒干。
野马追的主产地为中国的江苏、安徽等省份,其中江苏盱眙被明确列为道地产区。其分布范围广泛,除新疆外几乎遍布全国,包括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常见于湿润山坡、草地或溪旁。
具体产地特征
1. 核心产区:江苏盱眙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野马追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研究表明,盱眙产野马追的总生物碱含量达 0.6146%,金丝桃苷含量为 0.5743%,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如安徽亳州、浙江衢州等地)。这一优势使其成为《中国药典》认定的优质来源地。
2. 其他主产区:安徽、甘肃、山东、湖南等地亦有大量分布,但药材质量存在差异。例如,江苏宜兴、安徽阜阳等地的野马追总生物碱含量约为 0.3%-0.4%,低于盱眙产区。
3. 生长环境适应性:野马追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且耐涝,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在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更为茂盛。这种适应性使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30~90cm,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有纵棱,密被灰白色茸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髓部白色。叶对生,无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叶片3全裂,似轮生,裂片条状披针形,中间裂片较长;先端钝圆,边缘具疏锯齿,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黄绿色,两面被毛,有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气微,叶味苦、涩。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短段。茎圆柱形,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有纵棱,密被灰白色茸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髓部白色。叶皱缩,多破碎,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两面被毛,有腺点。头状花序。气微,叶味苦、涩。
一、本草考证与文化故事
野马追,其名充满山野气息,相传与牧马人观察马群的行为有关。古人发现,患有咳嗽、气喘的病马在采食这种植物后,症状会得到缓解,故将其命名为“野马追”,意指“追赶野马之疾”。它并非源自传统经典本草,而是主要流传于中国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民间草药,是中医药知识源于生活实践的一个生动例证。
其作为药材的正式记载相对晚近,直到清代及近代的地方性中药志中才有明确收录。例如,《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中记载了其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它的“发现”历程,体现了民间“实践出真知”的智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动物行为与植物特性的关系,将一种普通的野草开发成为一味有效的草药。从牧马人的经验,到被民间医生采纳,再到被现代药典收录,野马追的“逆袭”之路,丰富了中药的宝库。
二、化学成分
野马追的药用价值源于其体内复杂的化学成分组合,现代研究已从中分离出多种活性物质。
-
黄酮类化合物:这是野马追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群,包括但不限于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等。这类成分是其发挥抗菌、抗炎、止咳作用的核心物质。
-
挥发油:含有萜类、烯烃类等挥发性成分,贡献其特殊气味,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平喘活性。
-
生物碱:含有少量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这类成分需要关注其潜在的肝毒性。
-
三萜及皂苷类:如野马追皂苷等,可能参与其免疫调节作用。
-
多糖:具有免疫增强的潜力。
-
有机酸等。
三、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为野马追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揭示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
镇咳、祛痰、平喘:其黄酮类成分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并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同时缓解支气管痉挛,这完美地解释了其治疗“咳嗽痰多”的传统用途。
-
抗菌抗病毒:其提取物对多种呼吸道常见细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这为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提供了佐证。
-
抗炎与免疫调节:野马追总黄酮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对非特异性免疫有调节作用。
-
降压与强心作用:研究表明,其水浸液和煎剂对实验动物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
-
抗肿瘤:初步的体外研究发现,其黄酮类成分对某些癌细胞株有抑制活性,但深入研究尚待进行。
四、毒理与使用注意
尽管野马追是民间常用药,但其安全性,特别是长期使用的风险,仍需审慎评估。
-
毒性:
其含有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主要的毒性担忧。这类成分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静脉闭塞性疾病,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和肝衰竭。
常规剂量和短期使用下,风险相对较低。但潜在毒性决定了它不能作为茶饮长期滥用。
-
使用注意:
严格掌握剂量与疗程: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连续服用。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已有肝脏疾病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以防加重病情。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由于其毒性数据不充分,为安全起见,不建议此类人群使用。
【性味与归经】 苦,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用法与用量】 30~60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当餐总结:野马追,从牧马人的偶然发现,到成为被现代药理学部分解读的草药,是民间智慧与科学验证结合的典范。其富含的黄酮类成分赋予了它确切的止咳化痰、抗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特色药物。然而,它所含的潜在肝毒性生物碱,如同一个清晰的警示,提醒我们对待任何草药(尤其是民间草药)都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在充分了解其“功”与“过”的基础上,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方能取其利而避其害。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yaoshitongyuan/5937.html
-
进口牛肉哪家强?巴西、阿根廷、美国、澳洲的美味与性价比对决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的持续增长,进口牛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巴西、阿根廷、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牛肉出口国,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餐饮食材网将从牛肉的特点、生产方式入手,深入对比巴西、阿根廷、美国和澳洲牛肉,并结合数据分析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销售情况。 一、巴西牛肉:全球霸主的实惠之选 特点与生产方式 巴西是全球...
2025/04/18
-
鱼腥草是药食同源的“天然抗生素”,养生人的宝藏草!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既是西南地区餐桌上的风味野菜,更是《本草纲目》记载的清热解毒良药。它独特的“鱼腥味”来自天然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被誉为“天然抗生素”,暗合中医“药食同源”的千年智慧。 药食同源,养生于日常 食之味: 凉拌折耳根:清爽脆嫩,开胃解腻,云贵川人的夏日必备。 ...
2025/05/16
-
药食同源中药姜的种类知多少
姜不仅是一味调味料,也是中医中重要的药材,姜最早药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讲的是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后世衍生出很多姜制成的中药,功效作用不大相同。 1️⃣生姜:健运脾阳 、解表散寒的能手 一般生姜是指鲜姜,鲜姜又叫紫姜,鲜姜水分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相对老姜(干姜)对脾胃刺激没那么...
2025/05/07
-
饮用柿子叶茶需要注意哪些搭配禁忌
饮用柿子叶茶时,需注意其含有的鞣酸(单宁)、维生素 C 等成分可能与部分食物、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合理避开搭配禁忌能减少肠胃刺激或营养吸收干扰。以下是注意事项: 一、需避开的食物搭配 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豆类) 禁忌原因:柿子叶中的鞣酸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可能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尤其肠胃敏感者更明显。 建议:饮用柿子叶茶后,与高蛋...
2025/08/21
-
药食同源鸡内金对我们有何用处?
鸡内金是中医中典型的“药食同源”佳品,既是常用中药材,也是可日常食用的食材,餐饮食材网以下从药用、食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 一、鸡内金的基本信息 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俗称“鸡胗皮”),剥离后晒干或炒制入药/食用。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药食同源依据:列入《既是食...
2025/05/08
-
花椒竟然还是一味中药材?
谈到重庆味道,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对,没错,必须是麻!辣!在重庆,吃饭啷个能没有花椒?你知道吗?花椒不仅是江湖菜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还是我们重庆的道地药材哦~花椒的“麻”法在重庆可以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现在就跟餐饮食材网当餐君一起看看它都有什么“麻”法吧! ...
2025/05/14

当餐网 












粤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91号 


当餐网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