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三餐饮食家常便饭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餐饮供应链:家常便饭
食客: (5173)
食材: (7)
0

老家山东地处华北平原中部,黄河下游,地势平坦,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的齐鲁儿女,独爱面食。用灵巧的双手和上辈传下的手艺,把黄土地里产出的颗粒饱满的小麦,化成一道道让人难以忘怀的面食,不但让这片土地走出的孩子个个龙马精神,也让这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有了“山东大汉”的模样。

    从我记事起,温饱已经不成问题,馒头已经成为家中的主食。家中厨房有一个外表粗糙却内里光滑干净的老瓷盆,里面常年醒着一块“酵子”,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老面”,凑近鼻子闻一闻,散发着淡淡的酸酸的味道。这就是家中馒头的“源头”。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农村人家,一日三餐都是自家烹制,蒸馒头也不例外。不过,就蒸做的繁琐程度来说,蒸馒头的确是个“大活”。母亲蒸馒头通常从中午就开始准备,午饭后母亲把醒着的那块“酵子”分成小块,加入大半盆的干面粉和温水,和匀,上面再盖上一层干净的薄薄的笼布,放在窗口温暖的阳光下,通常要静置一个下午,说这是“醒面”。年幼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醒面”,只是在傍晚放学的时候,能看到面盆里的体积又增大了不少。

    晚上时间充裕,母亲就在一天的耕作之余,用刚刚握罢锄头的有力的双手自己蒸馒头。年幼的我,围在厨房的柳木大案板旁,看着扎着围裙的母亲,挽起袖子,用有力的双手反复按揉着面盆里“醒”好的沉重的面团,不时的加点干面粉或用双手沾一下碗中的清水,直到面团紧实、光滑,后来在山西的时候听过一句关于揉面的话,就是“手光、面光、盆光”。母亲揉面大概就是这个标准。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母亲用刀把揉好的面切成便于取放的三四块。取出一块放到撒了一层干面的案板上,搓成胳膊粗细的长条,用手掌再把长条攥握着分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小块,再把小块揉几下,更加紧实,握在手心里定型,就成了馒头的“雏形”。

    母亲把揉好等待下锅的馒头摆在一个自己用高粱杆缝制的大大的盖帘上,整齐排列,环心而卧,颗颗饱满。总把最后一块揉好的面团留下,放进面盆里做下一次的“酵子”。

    母亲把馒头揉好的时候,大姐也把厨房里的大锅烧开,母亲趁着热气,在蒸笼上面铺上一层湿漉漉的笼布,把馒头逐个装进锅里的笼屉篦子上。盖上锅盖,上面压上一块石头。再开锅烧20分钟,闷10分钟就能掀锅。蒸一次馒头能耗掉母亲两个多钟头的时间。

    傍晚的乡村,经常能听到厨房里发出的拉风箱的“呱嗒”声,伴着蒸馒头独有的味道在村里飘荡,这一幕,永远都印刻在我们人生的底版里,永远都不会忘。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家里人多饭量大,自家蒸的馒头讲究实惠管饱,刚出锅的馒头个个碗口大小,白里透着微黄,热乎乎的咬一口,筋到有嚼劲,满口尽是麦香的味道。那个时候的我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什么也不佐就,一口气就能吃下两三个大馒头。那时候的乡村根本就没有见过冰箱,一次蒸下的馒头能供家里人吃两三天,为了防止馒头坏掉,母亲都是把馒头晾凉后,装进透气的竹篮挂在房梁上,良好的通风条件,足以让馒头保持透气干爽,日常做饭的时候取几个热一下就行。有的时候春天风大,挂着的竹篮里的馒头不消两日就干裂开皮,掰不动硬邦邦,可就是这样的凉干馒头小口嚼进嘴里,依然气味甜香,别有一番滋味。

    农闲的日子或者农忙的下雨天气,母亲都是尽量调剂家里主食的花样,包子、花卷、油饼、菜饼、单饼、饺子、面条、馄饨……,特别是用时令的蔬菜蒸出皮薄馅大的包子,尽管只有零星的几丝肉块,足以满足我们贫瘠的味蕾。母亲有时还会盘算着厨房里的面、油和收成,偶尔给全家炸一顿香喷喷的油香或者油条,用我们看来最“香”的油滋滋的食物滋补我们正在成长的身体。可是母亲动“炸锅”的时候屈指可数,除去春节以外的日子,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现在想来只因为吃得少,才会觉着那么香。当然,馄饨最为少见,母亲只是在下雨的农闲时间偶尔做一次,毕竟这汤汤水水的东西做起来既费时间,也不管饱。

    其实,在我看来,山东最隆重、最正式的面食是“饺子”。从记事起,每到逢年过节的“好日子”,母亲都是把包饺子作为这一天饭桌上的主食。自己擀皮、调馅、捏包,不怕麻烦,不怕费事。特别是过年三十、初一两天六顿饭,都是饺子,而且必须是新包的饺子,上顿剩下的饺子不能端上桌。在母亲的餐桌上,不仅过年要吃饺子,“破五”也要吃饺子,入伏要吃饺子,立秋也要吃饺子,冬至要吃饺子,元旦吃饺子,正月十五也要吃饺子。小时候的我常想,正月十五为啥不吃元宵?可母亲还是费上半天劲包饺子,现在想来,母亲就是最好的传承,她从姥姥那一辈那里知道饺子才是过节餐桌上最正式的食物,只有吃上饺子,才是真正的过节。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住在村里老宅上的时候,每次饺子出锅,母亲都会先在碗里捞上几个,端到厨房的门口供一供,口中默默有词“天爷爷、地奶奶,刚出锅的饺子……”,年幼的我虽听不清楚母亲念叨的全部内容,但能通过她虔诚的表情感觉到她的期盼与愿望,母亲在感恩老天给了全家的好收成好日子,也希望通过向上天供奉她认为的最美味的食物,能换取未来一家人的风调雨顺和平安幸福。只有供奉过后,饺子才能捞出锅,端上全家人的饭桌。

    记着小时候村里一个老奶奶甚爱饺子,说一天夜里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中频频想着饺子的美味。无奈之下,半夜起床,给自己包了一盘饺子,吃罢一夜睡得香甜。

    她还说,一人自己在家包了一盘饺子,刚下到锅里,饺子的香味就越过院墙飞到了邻居家。引得邻居家的老太太馋虫也出了肚,想来老奶奶家蹭几个尝尝。隔壁老太太掐算着饺子出锅的时间进了院子,老奶奶准备掀锅盖的手又撤了回来,毕竟自己就包了一人份的量,给别人分几个自己就不够了。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瞒不了谁。

    你不掀锅,我不走!

    你不走,我不掀锅!

    锅里煮熟的饺子在余火下慢慢的翻滚。两个老太太用尽心机在斗法。

    最后是是邻居家的老太太占据了上风。她盘算着饺子应该是煮烂的时间才回家。老奶奶赶紧掀锅一看,一锅饺子成了面皮汤。当然这样的事情只有自家人才知道,老奶奶视我父母为己出,无事便到家里闲座聊聊家常,这些事情也许只有我们自家人才知道。通过这些让人捧腹的往事,我们也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物质的贫瘠和生活的无奈。

    后来我当兵离家,老家的生活水平明显的好多了,现代化的农业耕作,让老百姓不再那么辛苦,大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剂自己的生活,饺子作为一种大众餐桌上最为普通的食物,不再被人稀罕。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可是母亲依然保持着对饺子的敬重,每当我离家的时候,母亲都是包一餐饺子。前几天国庆节回家,母亲知我四日下午离开,一早就买来新鲜的韭菜,择净、洗罢、切碎,拌入炒好的鸡蛋和泡好的虾仁,一如既往的揉面擀皮,我守在母亲身边和她一起包饺子。我知道,在母亲的世界里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餐午饭,而是对即将离家的孩子的祝福和期盼,祝福离家的孩子会一路平安,期盼着离家的孩子能早日回来团圆。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其实,不只是母亲在保持着对水饺的敬重,整个山东都在保持着对水饺的敬重。今年夏天带着全家前往地处胶东半岛顶端的威海度假,威海的赵哥和嫂子热情好客,频频设宴相待,并郑重相邀我们全家在返程的那天早上一定要去家里吃顿饺子。尽管再三推辞,说一早就出发。可赵哥和嫂子执意要请我们去家里吃饺子,并凌晨四点就发来了嫂子调馅包饺子的视频。我知道在赵哥和嫂子的心中,战友一见实属难得,下次相逢不知何年何月。这一餐离别的饺子和鲁西北老家的母亲一样,是内心深处不舍的情感,是最真挚的祝福,也是最美好的祝愿。

面食、团圆、家的味道

    山东人爱吃面食,那饺子就是这面食的灵魂。因为饺子在山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美食,能够满足山东人独有的面食胃囊,也早已被祖祖辈辈演化成文化传承和感情延续的桥梁,山东人把自己独有的情感捏入饺子,一餐饺子就是庆祝阖家团圆,一餐饺子就是盼望早日相逢,一餐饺子就是祝愿一切都吉祥……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www.dangcan.com/meal/5221.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